近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拟改名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不过不少学生对此次改名表示了反对,称宁可不要有"大学"二字,也不要有"职业"二字。

学生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校名中带有"职业"二字的,基本上不需要高考成绩就可以入学,学生们认为这样做对参加过高考的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从本质上来说,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这样的担忧其实也很正常,这会影响到其他人对他们的认识,找工作的时候也有可能被当作职校学生歧视。对于现在已经入校的学生,可以按照现有的校名给他们发放毕业证,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歧视由来已久,很多人被家长这样教育过:"千万不要和职高的人一起玩儿",在不少人眼中,职业教育只是成绩不理想时候的一种无奈选择,成绩不好上不了好学校,出去打工又太小,只能去职业学校里混一下,等到年龄稍微大一点再去就业。这给职业学校学生贴上了"没有出息"的标签,让大多数人觉得他们都是不学无术的杀马特。

但从国家的大角度出发,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实体经济是离不开大量的大国工匠的,职业教育的前景非常广阔,它可以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为"中国制造"助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技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两大问题一直都是并存的。中国的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在就业人员总量中,占比仅为6.2%,而高校毕业生却屡创新高,几乎每年的毕业季都会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冰火两重天,反差十分大。我们也可以看到焊接工月入过万,本科生薪酬1800之类的新闻,从这个角度来看,歧视职业教育其实是很幼稚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大学生一无是处,而是说学的东西有差异,学历有高低,工作内容也千差万别,但人是没高低之分的,只要是勤恳认真的劳动者,哪怕他没有高考只上了职高,甚至没有上过学,都值得被尊重。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但凡工业强国,都离不开大量的技师技工,在美国、德国等老牌发达国家,高级技工的占比甚至超过了35%。振兴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大批熟练的工人,现在我们的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如果工人全部都没有经过培训,只会体力劳动的话,是无法满足需求的,正视职业教育,停止歧视,其实也是大势所趋。

想要让大众不再歧视职业教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需要合理地分配经费。长期的经费不足,使得职业教育办学环境差,歧视更甚,教育部门在每个职校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经费为9128元,普通高中生为9024.96元。表面上看职校生要多一些,但是中职院校需要实习、需要购买各种设备,投入比普通高中大很多,实际上是不够用的,世界银行的推算结果也显示,职业教育的成本应该是普通中学教育的153%。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需要提高高级技工的薪酬,让大众认识到,其实那些技术工人的工资和白领们的工资差不多,大家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并不存在谁比谁高贵,也需要加强舆论宣传,不要把职校生和"不良青年"直接挂钩,这已经相当于人格侮辱了。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