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关键之为。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沈全国人大代表、住沈全国政协委员心系国是、情牵民生,在过去的一年里,书写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在即将召开的大会上,将凝聚发展共识,积极建言献策。即日起,本报开设“代表委员风采”专栏,跟随他们的履职脚步,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倾听他们的履职心声,展现他们的履职风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卡脖子’技术较劲”,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一直围绕着这两句话认真履职。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孙东明说:“做研究员,只要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就行。当全国人大代表,就要全面了解科技界、科技工作者的现状、困惑和期盼,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孙东明立足本职工作,肩负起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发扬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精神,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积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比如,高性能半导体芯片对温控技术要求高,而工业级、军工级和宇航级温控器件产品属于“卡脖子”领域。孙东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制造出“小而强”的微型半导体制冷器:在不到1角硬币大小的器件上,通电瞬间,器件正反面温差就可以超过100℃。去年7月,高性能微型半导体温控器搭载中国科学院自行研制的火箭和卫星顺利升空,首次实现了国产温控器件500公里在轨验证。“我们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端温控器件的垄断,实现了从原材料到关键工艺技术,再到制造加工设备的全部国产自主可控。”孙东明说。

  结合工作实际,孙东明几年来提出了支持沈阳建设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建设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立微电子区域性创新基地、制定全国性人才引进和管理政策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应。“今年全国人代会,我根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实践和思考,将提出关于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孙东明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可控进程,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的融合发展。”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科技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明始终把身为“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坚持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出发,开展新型集成电路芯片研究,取得了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国家在控温芯片领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新的一年,孙东明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发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沈阳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