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27载 匠心谱写电力人生 ——记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北变电运检中心变电二次运检班技术员黄新民(projecta 陶瓷喷墨机)陶瓷喷墨技术,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他,爱岗敬业,27年如一日扎根一线,致力于新疆电网继电保护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他,技艺超群,是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也是同事心中的“定海针”;他,甘为红烛,足迹踏遍西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分享,他就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带头人黄新民。
他,爱岗敬业,27年如一日扎根一线,致力于新疆电网继电保护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他,技艺超群,是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也是同事心中的“定海针”;他,甘为红烛,足迹踏遍西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分享,他就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带头人黄新民。
在从事电力工作的27年里,他经历了继电保护技术的蓬勃发展,见证了新疆电网的历史巨变,从一个普通的继电保护工人成长蜕变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道德模范。一路走来,他用始终如一的坚持表达了对电力事业的热爱,用钻研与赤诚诠释了“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的人生信条,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培育了千余名高素质人才。
黄新民(左)带领徒弟一起进行创新技术攻关。(通讯员王晋魁/摄)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6年,刚参加工作的黄新民,就被分配到了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工作,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继电保护,相当于大电网中的“保护丝”,直接关系到电网的整体运行安全,因此这项工作对技术的要求极高,而且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刚开始因为不熟悉原理,也看不懂图纸,每天只能重复做一些递工具、搬仪器这样的简单工作。”黄新民回忆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快速提高工作能力,黄新民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工作中随时带着本和笔,仔细盯着师傅们的每一项工作程序,记录其中的关键细节,下班后再带回家进行研究。
正是靠着这股好学的“钻”劲儿,工作没几年的黄新民就在新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个人一等奖,这段经历为他成为继电保护专业的行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对“技术”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98年9月,新疆电网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法国保护装置。但这批装置属于全套进口,研读需要翻译近2000页的外文资料,法国专家又很傲慢不用心指导,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法国专家不在,我们又看不懂图纸,怎么接线?”看着陌生的设备,同行的人都有些着急。“没事儿,我们自己也一定能干成!”黄新民向大家坚定地保证。
彼时,虽然对专业有一定信心,可英语对当时的黄新民来说也同样如“天书”一般。为了能彻底弄懂这些“洋”设备,黄新民白天带着大家研究接线,晚上就自己回家查字典,那段时间他将英汉词典和一大摞图纸、说明书等外文技术资料时刻放在他的手边。
每天直到夜里两三点,黄新民一个词一个词地对照着学,硬是冲破了语言的障碍,为大家编写出一本中文版的操作资料,把自己“逼”成了专家。
工作中,他学过集成电路、晶体管、微机数字化等各种技术,只要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他都学。“技术其实很简单,但是用的时候才学,根本赶不上。”黄新民总结自己多年工作的学习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坚守基层、奋战一线,黄新民始终坚持奉行“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工作准则,建设电网优质工程,为国家奉献精品。
2006年底,新疆电网对三宫变电站进行了综自改造,这是新疆第一座220千伏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工程的建设进程和质量备受社会关注。
作为继电保护技术骨干,黄新民被任命为此次变电站改造的总负责人,责任重大。那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几乎就泡在工作现场,熬到凌晨3、4点是常有的事。
除了要战胜庞大的工作量,黄新民还需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我们在对变电站2号主变进行检修时,突然收到了直流接地告警信号,多亏黄师傅才能快速消除隐患。”当时刚刚参加工作的郑斌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若直流接地告警信号不尽快消除,对电网运行是极大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变压器的一条直流回路里包含几十条电缆线,每条电缆线又包含很多电缆芯,若要快速在多条电缆线中准确定位故障点的位置,需要现场经验非常丰富的人员。黄新民仅用3小时就精准定位了故障点,完成16米的故障电缆线更换,而一般员工处理起来需要花费8小时。
“只要现场有黄新民‘坐镇’,大家心里就莫名的踏实。”在新疆电力系统,同事们都这样评价他。
黄新民总是很少呆在办公室,他不是在工作现场,就是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凭借着对专业技能的专心专注,成了新疆电网继电保护的“定海神针”,只要是继电保护出现了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大家都会不约而同想起他。
2020年,黄新民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接过证书的那一刻起,我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我始终坚信一件事,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更努力地把工作做好,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对他而言,这个称号既是荣誉也是鞭策。
黄新民和同事们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巡视测温,保障电网可靠运行。(通讯员王晋魁/摄)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从学徒到大师,黄新民用自己的技术一次次攻破了技术难关,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继电保护专业“大工匠”。国家电网工匠、西北电网继保专家……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这一程,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了15年,从未停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是黄新民师傅对他的教诲,知识只有传承下去才会发挥更大的价值。2011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自治区级示范创新工作室“黄新民创新工作室”成立。
在他的带领下,黄新民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85项创新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了论文132篇。他带领的“探索发现”QC质量管理小组也成功解决电网工程实际中的各类难点,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的称号。
一直以来,黄新民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将自己在电磁、晶体管、集成电路、微机、数字化、智能化等继电保护专业里掌握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并编制了20余种培训教材广为传播,作为培训师,他的足迹遍布全疆乃至全部国网体系。
放眼整个团队,黄新民徒弟中,“80后”“90后”占比七成,形成了中青年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梯队。“继电保护事业,最需要人才。”面对这群年轻的继电保护专业人员,严爱有加的黄新民常常耳提面命,“精密作业,最需要心静。不允许丝毫松懈,更容不得半点闪失。因为你们手里,握着希望和未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黄新民“传、帮、带”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中有6人成为新疆电力系统的“雏鹰”人才、2人成为“首席员工”、32人成为行业专家。在黄新民的引领下,还不断有大批优秀的电力人才涌现。
黄新民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终有会离开工作岗位的一天,但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为新一代的技能大师,为国家电力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源泉。(李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