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陶瓷技术一直领先世界两千年,但为何现在沦为三流货色(中国陶瓷技术发展简史)中国陶瓷技术,
我们中国人对于陶瓷,非常熟悉。
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到唐代,陶瓷技术飞跃发展,出现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享誉世界。
元代有了现在还享誉世界的青花瓷,明代有了五彩瓷,清代有了粉彩瓷。
就靠陶瓷这一产品,中国大赚特赚了两千多年,妥妥地靠着技术垄断,来赚取垄断利润。
毫无疑问,陶瓷是中国人的骄傲。
01
陶瓷,它的英文名就是 china ,我们中国的英文名称也叫 China 。
以前外国人就是把中国的陶瓷和中国人等同起来的,陶瓷就是我们中国人递出去的名片。
外国人大多都是通过瓷器上画面的风景和人物来了解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直到现在,很多国外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家里,都会摆一个瓷器柜,里面会展示各种各样的瓷质餐具。
请注意,不是像我们中国的橱柜里面的碗碟都是摞起来的,他们展示出来的,就像画展一样,他们专门把这些餐具当作工艺品。
在过去,家里面没有瓷器柜的家庭,会被认为没有品位。
中产阶级尚且如此,那上流社会对中国的瓷器就更加痴迷了。
比如17世纪的时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就在自己的宫殿里专门修了一个豪华的瓷器室,用来展现自己国家的国力。
他的邻居萨克森公国的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为了攀比,也在自己的宫殿里造了一间瓷器室,比普鲁士国王的还要大,里面收集了2万多件中国瓷器。
据说,他曾经用600个禁卫骑兵来和普鲁士国王换了150个大型螺纹瓷缸。
那个时候,一个国王的禁卫骑兵和现在的飞行员一样,都是极其稀缺的,但是在奥古斯都二世看来,几个禁卫骑兵,都没有我们中国的一个缸值钱。
那这些攀比说明什么呢?
说明,那个时候中国的瓷器在外国人眼中就是高科技产品,就像现在的芯片一样。
现在是谁拥有更多的芯片,谁的综合国力就强。
那个时候,是谁拥有更多的中国瓷器,谁的综合国力就更强。
你看,中国的瓷器一度是以高科技产品和奢侈品这两个身份在国际舞台上表演。
但是,现在中国的瓷器在国际的地位可是一落千丈。
欧洲人基本上占据了高端瓷器市场90%的份额,其他份额则是由美国和日本瓜分。
中国的工厂费了好大的劲,做出来的品质才达到了像英国强生兄弟这样著名厂家低端瓷器的要求。
中国基本上已经退出了世界瓷器市场,成了制造廉价陶瓷和复制品的场地。
中国制造这块招牌,在国际上也变了味。
那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中国的陶瓷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一手好牌怎么就被打烂了呢?
02
我们先了解下陶瓷的起源。
我们平时都是把陶瓷连起来念的,其实陶器和瓷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陶器就是黏土经过火烧之后的产品,我们平时最常见的陶器就是花盆,现在我们用来栽花。
但是,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是用那个来喝水盛饭的。
具体来说,陶器是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制出来的,大约需要1100摄氏度,如果把陶器打碎,它的断面呈现的是颗粒状,你用一根铁钉刮一刮它会掉渣。
如果放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它的断面就是由一个一个的小钢球组成的,是不平整的。
像我们的兵马俑,它就是用陶器材质的。
但是,瓷器不一样,它是在130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出来的,到达这个温度以后,黏土的分子就会变成半固态、半液态的形态,冷却以后会变得很坚固。
如果你把瓷器打碎会发现,它的断面是平整的,拿在显微镜下看,它也不是由颗粒组成的,而是平整的像一块钢板。
它不渗水,不透气,如果外面再加上一层釉,还能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变成了又实用又美观的商品。
很多印度人就特别迷中国的瓷器,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东西。
所以,他们祭祀的时候,才会用到瓷器,平时都舍不得用。
还有一些人觉得,瓷器太神奇了,可以入药,所以很多在印度留下来的青瓷器都有缺口,原因就是当地人把瓷器碾成粉给吃了,据说可以治疗痢疾。
现在南亚和东南亚的一些药店,你依然能够找到主要成分是高岭土的药。
03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陶器其实全世界各地方都有,那为什么当时其他地方都没有把它变成瓷器,偏偏就中国成了瓷器的发源地呢?
难道说我们中国人比其他种族聪明?
其实也不全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先天条件太好了,简直就可以用得天独厚来形容。
人类的文明进程,通常就是得益于先天的地域条件和环境。
比如说古埃及为什么农业发展得就好呢?就是尼罗河三角洲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带给他们的。
荷兰为什么商业发展得就好呢?因为它们天然就是一个港口城市,海运发达。
我们中国也是一样的,烧制瓷器最需要的三个条件,高岭土、高温和上釉技术,我们早早地就有了。
比如说高岭土,高岭土虽然说带个土字,但其实它并不是土字,是一种矿石。
这个在其他地方不多,但是在我们的景德镇到处都是,在外国人看来,简直遍地是黄金。
再比如说高温,在西汉时期,我们就能够用熔炉制造铁器了。
只要你有东西,拿出来分分钟就给你烤化了。
我们还早早地掌握了上釉技术,知道拿草木灰往陶器上一抹再烤一下,出来的东西既美观又防水。
再加上,我们森林茂盛、燃料充足,想烧多久烧多久。
那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你不羡慕都不行。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得依靠聪明才智,我们早早地就建造出了大型的瓷窑。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利用南方多丘陵的地势,把瓷窑靠着山建造。
一些瓷窑有上百米长,高处比低处能高出10米左右,就像天然有一个高高的烟囱。
这样的大型瓷窑相比于国外的小炉窑,差距就像一个现代型的钢化厂和农村土高炉的差距。
小炉窑还在几十个几十个地烧,我们一次就能烧两万多件,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
所以说,依靠这些先天性的优势条件,加上后天的刻苦钻研,我们中国成为瓷器的发源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先发优势一直保持了差不多两千年,特别是元代时候的青花瓷,那时候一个普通的青花瓷碗在国外能够卖到3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3万多块钱。
除了贵族富商,一般老百姓根本用不起这些瓷器。
所以说,他们开始仿制青花瓷。
比如伊朗的商人,就从中国元朝带去了300多个工匠,试图仿制景德镇的瓷器。
但是不行,太难了。
既没有高岭土,温度也达不到,他们造出来的,依然是陶器,而不是瓷器,那更别说在上面绘制精美的图案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青花瓷对外国人来说,别说超越了,是个连模仿都模仿不了的存在。
04
但是,时来运转,到了十七世纪的时候,我们的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当然是各种各样的,有战争、内乱、朝廷不重视商业活动等等。
反正就是一系列的原因,让我们的瓷器在数量和品质上都跟不上时代。
于是,幸运的天平开始向日本倾斜。
那个时候,日本还是一穷二白,那他们是怎么掌握制造瓷器这么高级的技术呢?
其实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注重对人才的挖掘。
瓷器早在唐朝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但是日本人造不出来,没有那样的人才。
到了十七世纪的时候,世界上能够造出瓷器的只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朝鲜和越南。
而朝鲜和越南的瓷器,只是自给自足,完全没有出口的能力。
万历年间,统一了日本后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一场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
朝鲜当然打不过,就找老大哥中国求助。
万历皇帝派兵帮助朝鲜一起击退了日本人。
但是,这次日本人很聪明,打败归打败,临走的时候,顺手绑架了一千多名朝鲜的瓷器制造工匠,把他们全都虏回了日本。
就这么一个举动,直接把朝鲜的瓷器制造业给摧毁了。
这些朝鲜工匠来到日本一看,发现这里也有高岭土啊。
这可把日本人给乐坏了,原来我们也可以靠吃土为生了。
于是撸起袖子就开始干,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就让日本的瓷器满足了欧洲商人的要求。
他们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瓷器,叫做赤绘瓷器。
和青花瓷不一样,青花瓷主要用的是一种颜料,但是赤绘瓷器要用60多种颜料,做工极其复杂。
一种完美的赤色颜料,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加工出来,当然,做出的东西也是非常漂亮。
这个发明直接改变了欧洲人对瓷器的品位,日本也渐渐成为了亚洲瓷器的象征。
与此同时,中国的瓷器,只有官窑还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官窑就是专门给朝廷上供用的瓷器。
像其他的民窑,或者外贸窑的品质,不但没有进步,而且一落千丈。
西方人评价中国清代的瓷器,说质量有粗有细,盒类的瓷器基本上都是变形的,不平整。
同样是碗盘,也有厚薄之分,颜色上白中闪青,浓艳闪紫,蓝中泛灰,很是不纯正。
那至于绘画,那直接用潦草两个字就概括了。
总之,就是做出来的东西严重上不了台面。
而同时期,日本人的赤绘瓷器的价格则是一路飙升,成了欧美人的奢侈品。
很多商人为了降低成品,就向中国定制赤绘瓷器的仿制品。
虽然那个时候,中国还暂时没有沦为瓷器制造的二流国家,但是垄断的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是日本打破了中国的垄断地位。
05
日本的瓷器制造崛起,对中国来说,还不是致命的。
欧洲的现代工厂,创造了瓷器的新时代。
欧洲瓷器的崛起,和欧洲的科学发展有关系。
那个时候,欧洲还比较流行炼金术,哪怕是大名鼎鼎的牛顿,也花了半辈子的时间研究这个东西,虽然从来没有成功过。
炼金事儿不靠谱,但是他们炼金的方法,和我们炼丹不一样,他们会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出来,留下很多实验记录,这其实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有一天,奥古斯都二世,就是前面说的那个,用600个禁卫骑兵换了150个大瓷缸的那个皇帝,他抓了两个炼金师,命令他们给自己炼出黄金。
这两个炼金师就很愁啊,就是说,陛下啊,你也别为难我们,别人都是这么教我们的,但是我们真的从来就没有炼出过黄金啊,我们就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科学家,你还是想想其他的方法吧。
奥古斯都二世想了想,也是,对于科学家,我们还是要尊敬他,那不炼黄金也行,反正黄金也值不了几个钱,那你们就炼陶瓷好了,就那个最贵的青花瓷和赤绘瓷,你们就给我照着炼,炼不出来就别出城堡。
于是,这两位炼金师就被他软禁在了德国著名的阿尔布莱希特城堡,一关就是4年。
在这4年的时间里面,他们一共做了3万多次试验,不仅是把实验的全过程记录了下来,而且把每一次实验之间的细小差异也都记录了下来。
最后,终于让他们发现了陶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最佳配比。
各种瓷器的秘方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温度和原料问题。
原料问题也好解决,他们在德国的迈森地区,发现了高岭土,但是这个土的质量实在是不过关,做出来的东西太散,成不了形。
不过没关系,他们是科学家嘛,总有办法。
于是,往土里加了长石,这个长石也是一种矿物。
那这么一来,原料的黏性就搞定了。
那还有温度怎么办呢?
也有办法,他们用一种大型的聚光镜制造出了1400摄氏度的高温,比在普通的瓷窑里烧的温度还要高。
最后,终于烧制出了第一批白瓷。
这一批白瓷,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德国的博物馆里,非常精美。
从那以后,欧洲人就在完全不依靠亚洲人的前提下,自己创造出了制造瓷器了方法。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擅长大规模量产的工厂也加入了瓷器制造中。
欧洲人用蒸汽机,建立了大型工厂,这样不仅解放了人力,给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质量也保证了。
从那以后,人们吃饭才开始分餐,就是一人一个盘,因为高质量的瓷器已经开始变得让老百姓也能用得起了。
这是一个高端物品被大规模生产以后,进入大众市场的成功案例。
自此,瓷器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变得供大于求,慢慢的质量不行的瓷器也就根本没有市场了。
中国人天生拿到的一手好牌,硬是被打成了烂牌。
06
中国陶瓷技术从垄断到落后,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个就是,资源的诅咒.
有时候资源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比如说日本,他们的原材料相对贫乏,因此,必须把拿到手的任何东西进行深耕细作的加工,否则就会被认为浪费材料。
日本人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师傅深怕徒弟超不过自己,这才是他的耻辱,所以说他们总是倾囊相授。
而中国的师傅传徒弟,总是和夜猫教老虎似的,总要留这么一手,留到今天,很多技术都失传了。
这样传帮带的模式,加上精益求精地去做产品,让日本的瓷器,即使是在陶瓷普及的今天,也能够保持很高的价值。
所以,不管哪个朝代,不要过度关心资源的多少。
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才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把自己的产品打磨成高端货,才是战胜时间和市场的硬方法。
第二点,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才是王道。
欧洲人在瓷器上超过亚洲人靠的还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通过定量分析和比较实验,来一点点地弄清楚瓷器的成分,烧制度原理。
在研制的过程中,保留了全部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数据,这样,每取得一点点进步,后人都可以直接受益,而不是说后人总是重复前人的失败。
这样的做事方法看起来很笨,不灵巧,但是它依靠积累的力量,最后达成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不偷巧,也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第三点,是不要迷恋先发优势。
所有科技产品的发展,其实是一个长跑。
先发优势虽然说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技术这个东西复制的速度是很快的,有的时候,有先发优势还不一定就能够奠定后面的成功。
所以说,只有持续的改进和迭代,才能够带来持续的优势。
第四点就是,对人才的挖掘。
任何的高科技产业,归根到底比拼的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业,有人的地方就有创新,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就像日本把朝鲜的陶瓷工匠一带走,朝鲜的陶瓷业立马就崩了。
所以,对人才的聚拢和保护是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