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长安商场闭店改造,即将关店的赛特购物中心正在清仓甩货。还有哪些北京老牌百货商场面临改造升级?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包括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燕莎友谊商城在内的多家京城老牌百货商场正在酝酿改造方案,升级调整已成为正在营业中的老牌商场的“关键词”。

赛特购物中心即将闭店,全场清仓。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4层,正在进行撤柜甩卖。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4月17日,记者在位于王府井的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看到,4楼的成人服装和箱包皮草区正在进行大甩卖,桑蚕丝套装、polo衫都是“一口价”,售价50元。工作人员表示,整个4层大约在5月中旬就要撤柜重新装修。

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场4层有三家产权,另外两家分别是中国书店和外文书店,所以4楼的改造不全是商场说了算。但不仅是商场4楼,“整个儿童用品商店都要进行改造升级,具体时间还未确定。”原因是目前有两种方案正在讨论,一种是闭店改造,另一种是在不影响销售的情况下,逐层改造。他透露,“闭店改造的可能性不大。”

赛特购物中心对面的友谊商店,是北京最早的涉外商店之一,曾经红极一时,拥有进口家电等当时各类时髦“尖货”。记者上周探访发现,目前友谊商店经营翡翠珠宝、丝绸专卖、精品瓷器和字画、地毯等商品,顾客稀少,记者在此逗留一个小时,进来逛的顾客不足20位。商场四层已于3月20日暂停营业,目前正在施工。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施工是消防安全改造,改造完成后会引入精品家私。安全改造整个友谊商店的工作会陆续进行,目前还未涉及到业态调整。

与此同时,双安商场、贵友大厦等已经明确转型方向或成功转型,有的调整品牌以吸引年轻消费者,有的主打定制化个性服务。

样本1:调整品牌 向年轻化靠拢

2018年,定位高端、以中老年为主要客群的京城老牌百货商场——双安商场开始向年轻化转型。历时25天,双安商场对品牌进行大调整,新引进品牌56个,重置更新品牌157个,丰富女装品类,增加年轻时尚化品牌是本次调整的重点。

双安商场总经理刘炜介绍,近几年双安商场持续推进改革,2016年开展餐饮品牌调整,5层打造别具风格的“食巷”,引入澳门味道、局气、鳗步等餐饮品牌,丰富了顾客休闲、社交的生活需求。2017年,双安商场线上招募新会员4.3万人,其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1/3,“这说明商场通过新科技应用和经营理念创新手段,在支付方式、促销活动、沟通互联、服务体验等环节调整上得到年轻顾客的认可。”

双安商场推出美食煮艺,顾客学做早餐。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双安商场每个星期的厨艺课,都会吸引不少顾客参与。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东三环边的燕莎友谊商城曾是周边高收入阶层购物的首选,记者上周来到商城,商城正在举办春季促销活动,客流并不多。来到二层,迎面就是商业男装区,但往里走,又是卖女鞋的,功能区域并不明显。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场将进行调整升级。”据介绍,商场管理方已多次在会议中提到要改造。

对此,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燕莎店正处于调整初期,不便接受采访。但他也透露,商场此次改造为局部调整,此次调整的目标是引进年轻化、时尚化的品牌,这是燕莎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样本2:引入新业态 商场变身娱乐综合体

贵友大厦1990年开业,在东长安街边营业29年。开业初期,只有获得“请柬”的顾客才能光顾。多年来,贵友大厦以经营传统百货业态为主,一层到四层分别售卖珠宝、化妆品、服装等,商户鳞次栉比,但多数品牌已经难以吸引年轻人。

2017年,贵友大厦迎来首次大规模的转型调整,将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迷你购物中心作为新定位,并将25岁到40岁的白领作为目标群体。近日,记者走访贵友大厦看到,转型后的贵友大厦摆脱了过去简单售卖商品的形式,引入KTV、健身房、电影院、便利店、咖啡厅以及时尚餐饮等新业态,满足周边白领放松休闲的需求。

同样依照这一方向转型的,还有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据了解,2013年11月,百货大楼6层近5000平方米餐饮业态开门迎客,引入了小尕子、第二乐章等时尚餐厅,客单价在50元左右。2017年,百货大楼撤下外立面广告牌,完整展露具有浓厚历史感的楼体建筑。百货大楼内部也进行了经营调整,500余个品牌实现升级,打造了女士内衣馆、精品女鞋馆等以品类为标准划分的区域。

北京市百货大楼改造后引入餐饮品牌,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到此就餐。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百货大楼相当一部分顾客都是外地来京的游客。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2017年12月,哈姆雷斯全球最大的门店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南馆开业,这个在传统玩具店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儿童休闲体验生活馆,集玩具与母婴童产品销售、儿童休闲娱乐体验、互动式场景服务、亲子餐饮于一体。这种新业态正在把本地消费者重新吸引到百货大楼里。

样本3:主打定制业态 走个性化发展道路

在很多外国游客眼里,秀水街是与长城、故宫相齐名的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购物市场。老秀水街市场自发成市于1978年,一开始只是零零落落的几家商铺,散落在一片使馆和外交公寓中间,当时附近住户不多,消费市场未被看好。谁能想到,多年之后,它成为了海外游客争相前往观摩购物的“民间贸易中心”。

秀水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秀水街大厦自2005年开业后,14年间历经10次改造提升,发展本土品牌,精减店铺数量,从2005年的1500余家到2012年的1200家、2015年的800家,再到现在的500余家,单店面积从不到5平方米到现在平均30多平方米。并在2017年提前完成疏解工作任务,成功转型。

上述负责人介绍,他们调研北京一些老牌商场发现,入驻的品牌和商品、生产厂家没有太大差异,同质化严重且竞争力差。因此,今年秀水街将加大本土品牌扶持,在去年推出“秀定制”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全品类的定制业态,秀水街五层4000平方米的“秀定制”专区将于下半年开业,首创全方位、深层次私人定制模式,集中蕴含中国文化特色和全球设计的中国定制品牌,帮助中国设计师品牌成长。

专家:今年将成为百货业“升级变革年”

商业地产专家梁吉良直言,2019年将成为百货业“升级变革年”,基本所有传统百货都面临迫在眉睫的转型压力,因为已经“扛不住了”。

梁吉良表示,商业发展的密码永远是用户与市场。时代在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现阶段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精神载体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所谓的百货业变革就是,用户本身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用户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商家和用户打交道的方式和工具手段发生变化。”梁吉良说,“单一的百货业态一定会被全新的模式替代。”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纯百货店”业态已经消失,业态变化和融合成为常态。许多百货店转型为其他业态,或者转移到其他经营领域,同时创造了许多新领域和模式。“比如向专业店转型,菜百转型为黄金专卖店,一些百货店转型为购物中心,一些百货店转型为‘百超模式’(百货店+超市),还有一些百货店转型或增加了机器人餐厅、智能商店、目录商店等。”洪涛表示。

洪涛举例称,王府井百货集团近年来已将百货业态彻底边缘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中心城区综合百货购物中心化、区域百货社区化中,将发展重心和资金向新业态调转。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畅 白爽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