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这话说的其实是一个行当——锔瓷匠

在中国古代素有五流丹青六流匠

过去从事这份活的都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东家修个盆,西家锔个碗

靠着手艺养家糊口

时至今日物质不再匮乏

今天的人更习惯换新,而不是修旧

手艺人虽还在,但更多的却成了守艺

他们坚守着内心那一丝的惜物之情

把对器物的留念倾注到每一片破损的残片上

我们故事的主角,正是这么一个锔瓷的守艺人:陈继鑫。他是滇南陶韵的一个普通员工,从事紫陶也有些年头,大家都叫他老陈,然而修壶锔补这个活并非他的老本行,在不惑之年的他,在工作之余潜心研习,终有所成,掌握了这门古老的技艺。老陈说:“这么些年来看到摔碎的紫陶,想起背后做陶人所付出的艰辛,总是惋惜,自己又是个爱动手捯饬的人,因此结缘”。

老陈年轻时也是个手艺人,他以前做的鱼竿绞盘,还是有很多朋友青睐。正是有这样一双不算笨的手,有点底子,学起锔瓷修补来也还算有悟性。这期间他请教了很多这方面的老师,也在他人的基础之上自己不断琢磨,试验过很多工具和材料。在不断摸索探究中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技法。

说起如何修复破损的紫陶壶,老陈很乐意与人分享:目前他主要还是以金缮、锔钉、包边、三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修复。

金缮:

指的就是用传统大漆对破损进行粘补,金缮时首先观察破损的残片的裂纹走向,在破损的残片边缘处涂上预先制备好的大漆(也称土漆,是一种树脂粘合漆,纯天然对人体无毒无害),将残片拼接粘合修补平整,再用绳子将其固定,放置在自制简易荫箱内,保证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至少需要十天方才晾干。之后再用金粉涂抹到大漆粘接处,再刷上最后一道罩金漆,自然晾干,清洗之后方才算完工。

将大漆与糯米粉调和涂抹在裂缝口边缘

将两块残片粘合之后,用绳子绑牢,放置到荫箱待自然晾干

最后涂抹上罩金漆,保证整体美观

锔钉:

指的是用锔钉将两块碎裂的残片拉拢固定。锔钉之前先观察破损处的裂纹走向,用笔在裂纹左右两边标记出打眼位置,用带金钢钻头的电钻在标记位置处打出眼孔。再用铜丝敲打折弯成C字型锔钉,适当打磨锔钉,将锔钉钉入打好的眼孔里,用小锤击打锔钉,使其牢固。最后在锔钉位置边缘涂抹蛋清,使得边缘缝隙得以密封。

截取铜丝,将其敲打成c字型钉状

锔瓷用的钉非常细小

用金钢钻头在破损边缘两边钻出孔

把锔钉嵌入预先打好的孔中,敲击使其牢固

包边:

这道工艺主要是对盖子口延,壶嘴、壶把、破损的修复,用铜片把这些地方的破损处严实的包裹起来,起到一个箍紧、遮丑的作用。

这三种方法,老陈操作起来看似得心应手。但并非易事,这门手艺是绝对的细活。一个锔钉的大小还不及一颗米粒,一个钻孔往往只够塞个芝麻。而细活总是慢工才能出的。老陈做活时一丝不苟,不言片语,每次一坐下来就是三五个小时。

而放下工作,放下工具的老陈,生活中却是一个乐呵呵的人。没了修壶时的那种一本正经。他用另一种“专注”去面对生活。老陈做得一手好菜,钓的一手好鱼,爱喝茶,爱养鸟,他家的八哥被他调教的张口就能跟你唠嗑。他爱动手也爱动脑,不大的居室被他装点的格外温馨,他把很多不起眼的废物变成了宝贝。很多他修壶的工具也都是他自己亲手制作的。他珍惜他的幸福生活,也珍惜身边任何一件物品。他说既然陶瓷难免破损了,那就得用贵重的金属,精细的做工去弥补残缺,尽善尽美才是这门手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