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器物展《融》现场

埋在废弃古窑中的陶瓷碎片,还能以怎样的形式在今天获得重生?昨天,M50的多少展厅里,青年女艺术家屠娟和她的器物展《融》或许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以《爆炸中的融合》为名的一组作品,由不同时代的材质通过高温热融结合,匣钵是中华古老的传统瓷物质,在古窑中发掘出的陶瓷废料,玻璃是现代技术下的工艺,两者在高温下互相撞击、爆炸,最后相融。在现代的观众眼中,宋代的影青瓷匣钵与清代青花的匣钵,镶嵌于透明的玻璃中,如同现实中的身体镶嵌着一个古老的时间内核,一个被凝固的“钟摆”。又仿佛是一个炽热、紧密的“微宇宙空间”,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扩张并冷却下来。

屠娟说,当一种媒介与另一种媒介构成充满冲突感却最终迎来某种平衡的介入时,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的媒介诞生,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撕裂、撞击、冷凝的不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感受,而是让艺术成为一个语义无限延展的动词。

从小学习国画、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情有独钟的屠娟选择陶艺,是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的选择。因为喜欢,她在陶艺路上走得坚定又执着,景德镇的生活对于她最初的陶艺制作和学习是一种提升。陶艺早已融入生活,成为她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年轻的陶艺家,她已积累了数量品种丰富且有分量的作品,有描金画银、繁花似锦的倾力之作,也有一时兴起的小品,上面铺满了朴拙的鱼纹花样。这次的展览除《爆炸中的融合》之外,功能性器皿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让生活更艺术,艺术更生活,将生活本源融入艺术创作,也是工艺美术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览的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屠娟编著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城市雕塑地图》一书的新书发布会,解读上海这座城市中多种风格雕塑背后的故事,《五卅运动纪念碑》的作者之一、建筑师沈婷婷还分享了城市雕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上海城市雕塑地图》这本书涵盖了上海5大区块内81座雕塑作品的解读,近200张城市雕塑作品的照片。“整个资料收集过程非常琐碎且艰难,历时近8年。期间三年内走访了几十位艺术家进行采访及资料收集,电话、微信、邮件的联系更不计其数。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之前采访的老艺术家,有的相继离开了我们。我深深感觉到这个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记录我们的城市雕塑,仿佛在记录我们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屠娟说。

广告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上海城市雕塑地图》的出版也在提醒大家,城市雕塑的整理固然重要,后续的保护与修缮也值得我们关注。书中就有这样一件雕塑,在张江艺术公园内,一件名为《福祉》的铸铁雕塑,一名男子手提鸟笼站在草坪上,但是手上的鸟笼却不翼而飞,甚是可惜。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