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链·聚产业 ⑤丨重点“工改上楼”项目,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高地提供空间支撑(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现代陶瓷技术,
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南区,位于龙田街道竹坑社区金牛西路、科技路和翠景路交汇处,一片约55万平方米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即将崛起。近30年历史的竹坑第一工业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坪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提供空间支撑。
近年来,以“中国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坪山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随着荣耀、富满电子、安培龙等产业链关键企业相继落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规模初现。此外,坪山区还集聚了以中芯国际、比亚迪、嘉合劲威(泰思特)、金泰克、君正时代、昂纳科技、基本半导体等为代表的100余家集成电路优质企业,产业链相对完备,基本涵盖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产业链各环节。2022年,坪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651亿元,增长11.8%。
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业空间的支撑。作为坪山区重点“工改工”项目,该项目更新后,拓展产业及配套空间可以达到24万平方米,是原有建筑面积的3倍,大大提高了工业厂房的使用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同时,积极响应“工业上楼”政策,打造现代化M1级工业厂房,以“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创新模式,切实降低研发型企业成本,解决“腰部企业”发展痛点,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最早、进展最快的“工改工”项目
“这片区域以前是竹坑第一工业区的老旧厂房,还有老围村居民小组的部分地块。”说起这片即将蝶变的土地,竹坑社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锦春颇有感慨,上世纪90年代,竹坑社区先后打造了7个主要针对“三来一补”企业的工业园区项目,集体经济着实红火了好几年。
可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竹坑人发现光是“腾笼换鸟”已经不行了,还得“换笼”。“原来老旧厂房都只有两三千平方米,现在的企业一开口就问有没有1万平方米以上的厂房,我们只能干瞪眼。”江锦春说,随着统建上楼的推进,原居民90%以上都搬进了小区,剩下的“城中村”老房子租不起价格,竹坑人深知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原居民们的旧改意愿都很强烈
都要改
接下来就是怎么改?
区相关部门深入社区进行政策宣导,街道组织原居民到南山区的旧改项目参观。“大家达成一致,我们的旧改就是要结合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为好项目提供好的空间。”江锦春说,思想统一后,股份公司党支部干部带头签约,并做好家人思想工作,让该项目成为了整个龙田街道推动最早、进展最快的“工改工”项目。
在龙田街道的规划引导下,竹坑社区股份公司2016年与发展商签署了框架合作意向协议,2020年6月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批复后,2021年12月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就要通过旧改摆脱老旧厂房的束缚,通过‘工业上楼’项目,助力我们迈入现代化工业时代。”龙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也为街道其他城更项目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高标准、高起点规划
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园区
2月底,该项目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站在沙盘前,竹坑社区党委书记李俊锋介绍了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该项目分三期开发实施:
一期04地块为住宅用地,已于2021年12月底开工;
二期05地块为住宅用地,已于2022年9月底开工;
三期01、02地块建设现代化工业厂房,预计2026年底竣工。
竹坑社区地处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南片区,背靠深圳技术大学,北临创新创业学院,东与惠州市大亚湾接壤。该项目立足区域发展大局,综合考虑深惠片区工业企业集群、临深片区人口居住密集,充分借鉴其他各区、街道及社区的发展成功经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企业园区。该项目将主要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新能源、新科技研发、生物医药产业为辅助的产业园区,助力坪山“制造业强区”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前瞻性布局谋划与长期支持下,坪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成为坪山经济发展新动能。现阶段需进一步寻找突破点和发力点,以点带面形成优势及特色。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需求,该项目在区工信局的指导下,前置了大量基础配套工作,并结合产业特定要求,量身打造集研发、生产、办公于一体的多元复合空间,可灵活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需求。
“我们并不是把园区建好之后,再等企业上门,而是提前谋划、主动出击。”李俊锋表示,作为区重点“工改工”项目,社区将与区投资推广署、区工信局、区科创局紧密联系,在国内外发布招商信息,希望能够提前了解企业所需,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布局。
“好的项目永远不是硬拉来的,而是要看到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而来。”龙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搭平台、汇资源、优服务等措施,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企业服务,为落户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三生融合”
可在2公里内实现“全链条”教育
“我们要把吸引人、留住人、满足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产业人口、创新人才、辖区居民等各类群体就业、生活、流动的新特征,统筹好城区‘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坪山区二届二次党代会为产城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竹坑第一工业区和老围社区旧改项目,既肩负着改善城区形象,提升社区集体经济的重任;又着眼于人的需求,尤其是对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的需求。
“目送式”教育
该项目除了工业厂房、工业配套用房(含小型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宿舍、办公和食堂)外,还有住宅、商业、办公及旅馆业,更配套了一所18班幼儿园和一所36班小学,可以实现“目送式”教育。
“全链条”教育
周边还有坪山同心外国语学校、坪山外国语文源学校、南科大附属坪山学校、坪山东部湾区实验学校、坪山锦绣实验学校5大学校,距离深圳技术大学也不足2公里,可以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链条”教育。
同时,这里四周环绕聚龙山公园、坪山河湿地公园、燕子岭湿地公园,负氧离子含量高,闲暇时与孩子来一场绿道行,既可放松身心,又可为头脑充电。
据了解,近年来,坪山区围绕“显山露水、疏密有致、功能平衡、铸造精品”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城市空间,将“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的定位与产业发展、社区提升联动起来,通过旧改实现城市更新和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
2022年以来,坪山区开展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立项18个、规划审批7个,城市更新立项数排名全市第一、占全市比例超4成。
未来的坪山将是高水平打造要素交易成本最低的创新城区、功能完备的品质城区、互联互通的便捷城区、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区、底蕴深厚的人文城区、管理精细的温暖城区,在产业和城市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中,在回应民生需求逐步扩展升级的实践中,在不断解决群众最关注、最揪心、最现实的痛点堵点问题中,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